本文通过1930年代舞厅文化、1990年代KTV热潮、2020年代高端会所三个典型场景,剖析上海娱乐消费的百年演变


上海品茶论坛
第一章 爵士乐里的摩登时代(1937)
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资料显示:当年静安寺路三大舞厅的乐手构成耐人寻味——菲律宾乐队擅长爵士,白俄乐手精于古典,而华人乐师独创"爵士评弹"。最精妙的是"舞女地理学":苏州籍舞女擅跳华尔兹,扬州籍长于探戈,宁波籍则专攻布鲁斯,这种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海派舞厅文化。

第二章 包厢中的商业革命(1997)
黄浦区商业志记载:钱柜KTV进驻上海时,创造了"包厢经济学"奇迹——台湾经理负责运营,温州商人承包酒水,本地帮派维护秩序。当时的"点歌社会学"更有意思:日资企业偏爱演歌,国企干部必点红歌,而新富阶层则用英文歌彰显身份。

第三章 云端上的新社交场(2025)
陆家嘴商业调查显示:高端会所中67%的会员同时持有三地(沪港新)会籍。最具时代特色的是"数字社交礼仪"——名片二维码必须设计在左侧,加微信要等第二杯酒后才得体,而抖音拍摄必须获得全场人员默许。
爱上海论坛